**券商一季度ETF格局落定:海通证券做市业务清零,其他三大指标排名或有变动**
随着2025年一季度的结束,国内券商ETF业务的竞争格局也逐渐明朗。其中,海通证券的做市业务在这一季度内迎来了重大调整,正式清零。这一变动无疑对整个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,也标志着海通证券在ETF业务上的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。
海通证券的做市业务清零并非偶然。近年来,受多重因素影响,海通证券的经营业绩面临较大压力。尤其是在海外业务方面,海通国际控股因踩雷地产美元债风波,连续三年亏损,这直接影响了海通证券的整体业绩。为了优化业务结构,降低经营风险,海通证券决定退出做市业务,这一决策反映了其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。
尽管海通证券在做市业务上进行了重大调整,但ETF市场的竞争并未因此减弱。相反,其他券商在ETF业务上的表现愈发活跃。从持有规模来看,申万宏源证券与中国银河证券在一季度内稳居滬市ETF持有规模前两位,合计占比近四成。这两家券商凭借国家队在其席位上的增持ETF,长期保持领先,其份额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队ETF持有份额的变动。
在成交额方面,华泰证券继续蝉联榜首,其累计成交额占比远超其他券商。中信证券在一季度内异军突起,单月成交额占比大幅提升,排名从第四跃升至第二,成为头部增速最快的券商。这一变化反映出中信证券在ETF成交上的发力,也预示着未来ETF市场竞争格局的进一步变化。
除了持有规模和成交额,ETF交易账户数量也是衡量券商ETF业务实力的重要指标。华泰证券、东方财富证券和平安证券在这一指标上牢牢锁定前三强。这些券商凭借各自的优势,吸引了大量ETF投资者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ETF市场的地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海通证券做市业务清零,但其在ETF业务上的其他指标排名并未因此大幅下降。这得益于海通证券在ETF业务上的深厚积累和多元化布局。在过去的一年中,海通证券深度联合金融产品研究部门、研究所、基金公司等多方生态,率先组建ETF选品团队,持续引入各类策略,完成了超50个细分行业主题的产品池搭建。
此外,海通证券还积极开展ETF实盘赛等活动,围绕ETF新客、存量客户、潜客等多样化客群,推出与其特征相匹配的ETF投资专题和解决方案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海通证券在ETF市场的知名度,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。
然而,海通证券的ETF业务调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。随着做市业务的清零,海通证券在ETF市场的流动性服务方面将面临一定挑战。这可能会对其在ETF市场的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,海通证券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券商的合作,共同提升ETF市场的流动性。
同时,海通证券还需要继续深化ETF业务的多元化布局。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,以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投资需求。例如,可以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,开发基于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ETF产品,提升ETF业务的智能化水平。
对于其他券商而言,海通证券做市业务清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。一方面,其他券商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在ETF市场的布局,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力。另一方面,也需要警惕海通证券在ETF业务上的潜在反弹,以及可能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。
展望未来,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者对ETF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,ETF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对于券商而言,如何抓住这一机遇,提升ETF业务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,将成为其面临的重要课题。海通证券做市业务清零只是这一变革过程中的一个缩影,未来ETF市场的竞争格局还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陈忠继,本文标题:《一季度ETF格局巨变:海通证券做市归零,三指标排名待看》